1月17日消息,北京时间 12 时 07 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卫星发射任务,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搭载着巴基斯坦 PRSC-EO1 卫星直刺苍穹,随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556 次飞行,还搭载发射了天路一号卫星和蓝碳一号卫星。
据报道,其中的天路一号卫星是一颗中高层大气临边探测遥感卫星,将为卫星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精确的大气数据。
据了解,中高层大气一般是指距地面 20—200 公里这一段“飞机上不去,卫星下不来”的空间,处于传统航空器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尚未被完全开发和利用,天路一号就是用于探测这个区域的卫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颗卫星主要针对解决我国中高层大气环境感知载荷起步晚、可控环境模型缺失等“卡脖子”问题,具有高垂直分辨率、全天候多参数的观测特点。
另外,天路一号采用临边探测技术,不同于其他对地观测卫星“低头看地球”,天路一号在轨道上要稍微“抬一下头”,从而能够沿着切线方向多角度观测大气。然而,相比于我们熟知的风云系列卫星,天路一号却不是为天气预报提供服务的。
此次发射天路一号卫星的目的,是要在未来为保障卫星通信及导航、浮空平台投放与应用等方面提供实测数据,同时在科研方面为我国开展自主中高层大气模式的精确构建、环境变化的机理以及电离层模式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任务是长二丁火箭时隔 5 年后再次执行国际发射任务,该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可支持单星、多星并联、串联、搭载等多种形式的发射需求,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 1.3 吨(轨道高度 700km)。
9月11日消息,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最新手机市场预测报告,至2024年底,中国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有望达到约1068万台,年增长率预估为52.4%。展望未来,到2028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1700万台,反映出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9.8%的高位,凸显了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趋势。
报告称,中国厂商在折叠屏手机上的积极投入和布局,促使中国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折叠屏手机市场。
IDC预计,未来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将会长期占据全球40%左右的市场份额。
华为一直都是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不管是从产品形态、产业链技术还是系统应用的适配,始终引领折叠屏手机行业的发展,从2020年开始,市场份额一直超过三分之一。
而华为于昨日发布的Mate XT非凡大师三折手机不管是从硬件,还是软件生态,以及使用场景上将会进一步推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发展。
目前该手机在华为商城的预约人数已达500万。
荣耀和vivo则凭借新产品在轻薄和全能上的成功打造,今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3.3%和18.7%,占据第二、第三的位置。
OPPO在今年没有新产品上市的情况下依然位居第四位,市场份额8.6%。
三星折叠屏产品受到来自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较大,市场份额只有4.2%,排名第五。
1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外贸实现质升量稳的目标。全年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
同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多位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我国外贸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的“三量”齐升。下一步,海关总署将加力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跟踪问效,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适时推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稳外贸措施。继续全面深化海关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出台新一轮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举措,推出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监管办法等。
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
“2024年,我国外贸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的‘三量’齐升。”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
具体而言,王令浚表示,从总量看,2024年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我国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稳固。我国已经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从增量看,2024年我国外贸增长规模达到2.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外贸总量。目前看,我国外贸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较快的。
从质量看,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自主品牌出口创历史新高,(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蓬勃发展。
王令浚介绍,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24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了0.9个百分点,达到了59.4%,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四成。进口产品持续多元有效供给。2024年机电产品进口增长7.3%,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了5%,其中能矿产品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的比重提升0.3个百分点。
此外,2024年,我国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不断涌现,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更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实现了13.1%、32.8%、45.2%的增长。跨境电商新业态2024年全年进出口达到2.63万亿元,比2020年多了1万亿元。
“2024年,我国外贸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有效提升,是‘货真价实’的高质量发展。”王令浚说。
进口增长空间大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近期出口增速有所提升。2024年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长9.2%,较前三季度加快了2.9个百分点。这既是长期向好趋势的延续,更是政策落地显效的体现。特别是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对出口形成了更有力的支撑。
展望2025年出口走势,吕大良表示,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挑战增多,但我国出口具有产品种类齐全、增长动能转换灵活、市场多元稳定等特点,能够确定的是我国出口将继续展现韧性和活力。
吕大良介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高于全球1个百分点,预计2024年全年继续保持第二大进口国地位。从国内看,我国进口需求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满足了国内生产需要,也丰富了消费选择。
“关于2025年进口,我们认为增长空间还是很大的。”吕大良说,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市场容量大、梯次多,蕴藏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我国坚持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到2030年,仅自发展中国家累计进口就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通关便利化是外贸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促进外贸稳增长的主要助力。
对于2025年海关在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方面的新动作,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表示,促进通关便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关总署将继续组织推进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还准备出台专门的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政策措施。
“2024年,中国外贸巨轮乘风破浪,离不开政策提供的强劲推力。”林少滨说,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等增量政策的及时推出,到各项存量政策叠加持续发力,政策红利效应不断释放。下一步,海关总署将进一步牢牢把握“稳”的大局,充分激发“进”的力量。
林少滨表示,在“稳”的方面,加力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跟踪问效,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适时推出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稳外贸措施。在“进”的方面,继续全面深化海关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出台新一轮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举措,推出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监管办法,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食产品检验准入三年专项行动,持续为中国外贸这艘巨轮扬帆远航输送不竭动力。
mobile3g.cn 版权所有 (C)2011 https://www.mobile3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20008086号-42